什么是兵家 兵家是什么意思?
1、兵家,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古代另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等。出于《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和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又遇赤眉、延岑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握奇经》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2、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3、兵家主要代表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他们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子》等。这些著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

文学常识之兵家两大代表人物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文化极为辉煌,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诸子百家思想文化题目也出现的较为频繁,考察也较为细致,其中兵家也是近年来的出题热点,说到兵家,就必须提到孙武和孙膑两大人物。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这两大人物相关的考点。孙武即孙子,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在隐居时已经写好《孙子兵法》,后来好友伍子胥七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此人,孙武带着《孙子兵法》去见吴王,被吴王任命为将领。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和孙武、伍子胥两员大将带领3万吴军打败楚国20万军队,这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柏举之战。在阖闾去世后,夫差继位,孙武继续辅佐夫差。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起兵攻打吴国,孙武和伍子胥带领吴军打败越王,勾践求和。孙武被称为“兵家至圣”,著作《孙子兵法》被称为“古代第一兵书”。唐太宗李世民更是给出高度评价:“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膑,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早年与庞涓同为纵横家创始人鬼谷子的徒弟,庞涓成为魏国将领后,因嫉妒孙膑才华,设计陷害将孙膑的双足挖去,并在他脸上刻字。后来被救回齐国,与田忌成为至交好友。公元前354年,在桂陵之战中,孙武建议田忌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庞涓带领军队回大梁,孙膑带领齐军在桂陵埋伏,擒获庞涓。公元前342年,在马陵之战中,韩国因受到魏国攻打,向齐国求助,孙膑和田忌再次攻打魏国都城,庞涓撤兵。孙膑建议田忌使用“减灶计”,第一天留下10万人可用的军灶,第二天留下5万人可用的军灶,第三天留下3万人可用的军灶,隐瞒齐军实力,让庞涓误以为齐军人数不多,庞涓狂妄冒进被孙膑包围后自杀。孙膑不仅军事谋划实力强,而且著有兵家著作《孙膑兵法》。【题目练习】“减灶计”出自哪次战役:A.柏举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为春秋时期孙武带领吴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国的战役;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为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战役;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中孙膑建议田忌使用“减灶计”,大败魏军;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为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的战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都出自这场战役。故本题答案为C。
《老子》兵道 - 陈永义 | 豆瓣阅读
《老子》兵道陈永义第一章 慎战篇 1 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又名《道德经》)三十一章有:“夫兵者,不祥之器”,(王弼本为“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通过这两句,人们通常被认为,老子“也是反对战争的”(任继愈语)。 “兵”,篆文为双手持戈,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持戈以戒不虞”,又说,“兵,械也,械者,器之总名。”“兵”原意为兵器、武器,后引申为兵士、军队、军事。这里“兵者不祥之器”中的“兵”应理解为兵器。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天子式微,礼崩乐坏,大国争霸,战争频仍,杀人盈城,白骨盈野。司马迁描述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老子认为,这一幕幕人间惨剧,最直接的祸害就是戈、矛、戟、殳、剑等各色“凶器”。当时的兵器绝大部分是由青铜制造的,但铁制的兵器也已经崭露头角,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战争规模的升级和战争结局的惨烈。 这些“凶器”的背后,是那些诸侯、卿、大夫们对土地、人口、财富、名誉的永无满足的追逐和争夺。这都是与自然的生生之道相悖逆的。无奈的老子于是发出了“兵者不祥之器”的呼吁,希望世人有所警醒。 “兵器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普通老百姓盼望的是社会安定,家庭和谐,可是,一场场你争我夺的争霸战争,无休止的徭役、兵役,亲人横死沙场,家园兵祸连接,把他们安居乐业的美梦彻底打碎,怎能不厌恶战祸呢? “兵器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身处社会上层的大人先生们,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是不应该时刻带着兵器、处处炫耀兵器的,更不应该动辄挥舞出武器、以血腥暴力的方式逞强好胜、解决矛盾争端。 “兵器者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有道之人,效法自然,因应事物的规律,戒除贪欲,不肆意妄为。兵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背天地、自然之道的,得道之人怎能以之为“祥”? 然而,老子看到的现实是,随着精美锐利的武器装备的不断出…
相关资讯
我国早期的四位兵家,竟然全部出自这里
历来被视为“兵家”的代表人物的孙武,也是齐国人。我们不难发现,司马迁在《史记》中集中描写的四位“兵家”的代表人物,孙武、吴起、司马穰苴和孙膑,竟全都出自山东! 山东在古代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