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局中人》:巧妙的戏剧矛盾冲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更新时间: 2025-05-22 13:42:15

阅读人数: 701

本文主题: 军统中统保密局的区别

《局中人》:巧妙的戏剧矛盾冲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20-07-21 17:37 每一幕戏剧,每一部小说的展开,都有其特定的矛盾点。有了矛盾,才会有冲突;有了冲突,才可以有解决问题的台阶下。这样,戏才能拉开帷幕。 近期有一部很火的热播剧叫《局中人》,这部剧的剧情十分紧凑,里面的人物也都个性分明,整体铺排十分吸睛。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能够合理的展开,得益于它的编剧给剧中的人物找到了特别巧妙的矛盾点。 以这部电视剧的两大男主角沈林和沈放来说,他们的身份有三重对立,这要归功于作者的匠心独运。 一、国民政府与日伪政府的对立冲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曾经经历了一段最为黑暗的时光。当时的中国,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不聊生。日本人为了能够以华制华,在1940年扶持汪精卫上台,成立了一个“伪国民政府”——史称汪伪政权。汪伪政权为首的是一部分在当时投靠了日本人的中国国民员,它是从国民政权里分裂出去的一部分。 汪精卫政权当时成立于南京,我们知道国民政权本来也在南京,只不过因为战争的关系迁都到了重庆。日本人称当时的汪政府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但这个政权没有的得到重庆方面的承认。从这个角度看,国民政府与日伪政府的冲突是先天存在的。而在当时,沈放就职于日本人成立的伪政权,他是政治保卫科的主任,在表面上他就是为日本人做事的汉奸头目。他的大哥沈林则供职于当时的重庆政府,是中统局的一员。本是亲兄弟,却各为其主,因着当时重庆和汪伪的关系,两兄弟自然而然就站立到了对立面。 另一方面看,汪精卫政权是日本人以华制华的阴谋,日本在当时的侵略手段是残忍的,当时广大的中国民众纷纷站起来反抗。所以汪伪政府实则是在与全中华儿女对立,所以在汪伪政府就职的官员们都是当时中国国民的敌人,沈放在表面的身份就决定了这个矛盾点的存在。 从这里可以看出,编剧的铺排十分用心,他笔下的两大主人公,本是同根生,却不得不站在彼此对立面。这其实是处在不可逆的时代潮流下的悲情。 二、军统与中统、保密局与通局的对立冲突 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日本投降,汪精卫政府倒台了。沈放却回到了重庆政权的怀抱,原来,他是国民军统局派去汪伪政府执行潜伏计划的特工。经过层层甄别,沈放暂时获得了认可,回到了当时的国民军统局,做了一个特派专员。这个时候,他的大哥沈林也因为屡屡立功的关系,升职成为当时国民中统局的处长。 国民的军队一直存在着派系林立的问题,这是从根本上带来的弊端,也是由于当时收编的军队太过杂乱造成的。国民的军统是培养特工的军队体系的组织,国民的中统同样是培养特工的存在,但它归属于政府体系。我们说一山难容二虎,同样都是做特工情报工作的两个部门,难免是憋着劲儿的。更何况当时国民的军队和政府也只是表面上没有矛盾。 后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民军统局被改组更名为了国民保密局,没多久,国民中统局被改组更名为了国民通局。改名字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情,该有的矛盾还会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打个比方,两个人是死对头,这样的关系并不会因为两个人都改了名字而得到缓和,改名字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这个时期,国民的军队系统腐败成风,保密局是调配军队的部门,自然顺风而行。而国民通局却是为了政调查而存在的部门,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反贪腐,查贪腐。一个要贪腐,一个要治贪腐,这种矛盾本来就是不可调和的。再看两位主人公,沈放这时已经做了保密局一处的副处长,后来更是成为了一处的代理处长。大哥沈林则是交通局政调查处的处长。 沈放一步一步向上爬,是为了接近国民军队里最高保密级别的情报。要想迅速站稳脚跟,就必须向他的上司罗立忠表忠心,并跟着他办事,甚至与他“同流合污”,一起走私买卖、收受贿赂。大哥沈林一向喜欢守规则,按规矩办事,他所在部门的职责就是为了肃清贪腐,所以这一时期,弟弟沈放的所作所为,在哥哥沈林的眼中是绝不合适的。这自然让本就有过矛盾的二人,矛盾再次升级。 从这次角色身份的转变,矛盾的对立点自然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时代时间的变化,汪伪政权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但剧情还要继续,历史不会停驻脚步,所以想要有所发展,就必然需要新的矛盾点的出现。军统与中统、保密局与通局,这样的安排既是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再配上两人血脉相连的身份,剧情自然能在矛盾冲突的指引下,走向了高潮。 三、国共冲突 学过历史,我们都知道,国民是的政,国民的政权自然是的政权。而共产是信奉的政,共产建立的政权自然是社会主义的政权。的目的是维护少数在权者的利益不受侵害,社会主义乃至至高的则代表着最广大的人民。这原本就是冲突对立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 中共积极谋求和平,国家需要休息,百姓需要太平,但国民当局却并不认可,他们的军队内部一直在筹措装备,准备内战。 随着剧情的发展,真相渐渐水落石出。最让沈林害怕的、不能接受的事实终于摆在了眼前,弟弟沈放的最终身份是共产高级特工,代号“风铃”。军统中统也好,保密局通局也罢,终归都是国民的内部矛盾,矛盾再大,终可调和。而国民和共产是不可能一体的,这样的身份,这样的立场,终究将两兄弟越推越远,让他们走向了最终的对立。至此剧情达到了制高点。 有了矛盾,发生了冲突,又该如何解决矛盾,缓和冲突呢?我们看到,知道真相后的沈林差点眼泪掉下来,但那个人是亲弟弟,他的铁面无私真的能让他冲着亲兄弟开枪吗?亲情让他发生了摇摆,他信奉的真理也渐渐站不住脚了。他所尽忠职守的政府里,藏污纳垢;他费尽心机扳倒的金陵会,名亡实存;他想保护国民,但政府在向国民开枪。一切都如沈放所料,他暴露了,但除了撤离,除了与哥哥对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策反哥哥,因为他的哥哥一直都是个好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发展总是在矛盾和解决矛盾中被推动的,道理放在大层面上是,放在戏剧本身也是。《局中人》之所以那么好看,离不开编剧的精心安排。一对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总是因为要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而冲突不断,人生将何去何从,精彩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局中人》:巧妙的戏剧矛盾冲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郑耀先没有完全交代:郑介民授予他少将军衔,受他指挥的二厅潜伏特务哪去了?

原创郑耀先没有完全交代:郑介民授予他少将军衔,受他指挥的二厅潜伏特务哪去了?2024-09-07 18:25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剧《风筝》中“军统六哥”的历史原型是谁?看小说原著他的姓名,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在名为《断刃》,也叫《退色的子弹》的那本书中,“鬼子六”的原名叫“钱溢飞”。钱溢飞是不是“龙潭三杰”中的钱壮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钱壮飞是徐恩曾的机要秘书,按理说应该属于“中统”。钱壮飞潜伏在徐恩曾身边的时候,还没有中统、军统之分,最早的两统特务是一家,“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一处处长徐恩曾,二处处长戴笠,后来才两处分家,戴笠的二处沿用了旧称,一处则变成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统”。郑耀先原名叫啥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看了相关史料,就觉得他有很多事情在解放后并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比如郑介民授予他少将军衔,给了他多大权利和多少手下?郑耀先提供了中统(通局)和军统(保密局)潜伏特务名单,“国防部二厅”的潜伏特务,他为什么只字不提?熟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务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当年老蒋的特务系统并不只有军统、中统两家,“国防部二厅”的特务也相当多,而且“二厅”特务在搞军事情报方面一点也不比军统差,其人员装备,比军统(保密局)还好。郑耀先说自己被毛人凤为局长的保密局特务追杀后隐姓埋名,然后故意露出蛛丝马迹,让郑介民找到自己,并授予自己少将军衔,这可能是真的。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郑介民当时已经是“国防部常务次长”,名义上领导着“国防部保密局”,直接管辖“国防部二厅”,那么他授予郑耀先的,是二厅少将,还是保密局少将?戴笠死后,最先接手军统局的是郑介民而不是毛人凤,所以郑介民才是军统局最后一任正局长,也正是郑介民在老蒋授意下将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并裁撤了大批特务。郑介民当了一段时间保密局首任局长,老蒋考虑到“国防部次长”的工作也很重要,再加上二厅的特务也归郑介民管,一人管两套特务班子有些忙不过来,就让郑介民把保密局局长之位让给了毛人凤。沈醉说是他跟毛人凤合伙,在郑介民五十大寿的时候挖坑才挤走了郑介民,那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当时别说过生日收点礼物,就是倒卖汽油一次篆一千两黄金,老蒋都不会当回事儿,更不会把郑介民的局长之位免掉。在沈醉眼里,保密局局长之位是黄金宝座,但是在郑介民看来,跟国防部次长的椅子相比,那就是个小马扎,更何况军统改为保密局,实际是从“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为“国防部保密局”,不但降了级别,而且是直接受国防部次长郑介民管辖,郑介民根本就没有“降职削权”之辱。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郑介民和蒋经国都是老蒋同一年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他俩跟吴敬中(原名吴景中)、余乐醒(沈醉的姐夫)、程一鸣(军统行动处处长,我方潜伏人员)不一样,后面这三个是真假难辨的“叛徒”,而老郑和小蒋,这一直是“蒋家的人”。戴笠之所以不明不白坠机摔死,也是因为老蒋要给小蒋接班创造条件,像戴笠那样的“棘杖之刺”早晚都是要拔掉的。小蒋成立了“总统府资料室”并自任主任,成了全部特务机关的直接领导,自然要对老同学郑介民委以重任,所以郑介民在蒋家父子那里并没有失宠,而是更受重用,1964年程一鸣潜伏归来公开身份后写了一本《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那本书中说郑介民当了首任“国安局”局长后,保密局改成的情报局,依然受国安局局长郑介民管辖,但那时候毛人凤已经没有任何实权,被小蒋欺负得只剩半条命了。我们对照史料看《风筝》,就会发现郑耀先的少将军衔既然是郑介民所授,他就只能是“二厅少将处长”或“国防部少将专员”,跟保密局是两个系统。因为保密局也归“国防部”管,郑介民在1950年就成了小蒋之下最有权的特务头子,所以郑耀先掌握中统(通局,后改为内调局)、军统(保密局,后改为情报局)特务在重庆的潜伏名单,也是很正常的——郑耀先没有交代:郑介民能管保密局也能管二厅,这两个特务系统留下了数万潜伏特务,为什么被抓的只有徐百川、赵简之、宋孝安等原保密局人员而没有二厅的?郑耀先肯定是“国防部次长”郑介民直接联络的少将特务,那么配备交通员、电报员、行动组都是必须的,这些人直接受郑耀先领导,可是我们没有看到郑耀先交出他那一系的任何潜伏特务,反而对保密局和通局的残渣余孽赶尽杀绝,这是不是当年郑介民与毛人凤、叶秀峰权力之争的延续?当年重庆抓了不少“国防部二厅”的特务,有的还跟保密局西南特区正副区长徐远举周养浩、云南站站长沈醉一同关在了白公馆,搜查的时候,也都查出了私藏物品,《重庆战犯管理所纪实》中有明确记载:“周养浩将二两黄金藏在西装垫肩中,国防部二厅派遣特务俞昌冶把违禁物品藏于胶鞋底,都先后被查出,受到戴械具的处理。”特务总是要搞一些小动作的,徐远举周养浩沈醉等人在交代问题的时候也不可能竹筒倒豆子,沈醉更是说别人的罪行多,说自己的事情少,郑耀先也算军统高级特务,不可能不沾染军统习气。事实上潜伏特工都有一些不可说的往事,比如一位姓潘的高级特工,就因为隐瞒了与汪某某会面之事,很多年都翻不过身来,郑耀先在军统行动处潜伏多年,违心的事情不可能一件不做,所以肯定有些话要藏在心底,有些事情能不说就不说。郑耀先不说,不代表别人不知道,钱副部长和陈国华没有追问郑耀先二厅潜伏特务,是因为他们知道卧底间谍都不止一面,双面间谍甚至三面四面的也不少见,郑耀先对中统、军统毫不留情,对二厅只字不提,肯定是另有原因,追究过深,可能会适得其反。钱副部长和陈国华局长可以不问,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太多,熟悉那段谍战历史的读者诸君,肯定也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最后还是要请教大家:郑耀先盯住“影子”不放,“抓影子”已经成了他后半生唯一的任务和执念,对过去的“兄弟”也毫不留情,却为什么对应该属于自己指挥的二厅潜伏特务只字不提、置之不理?郑耀先这样在敌营潜伏多年的特工,是不是会向组织交代所有的事情?这样的人潜伏归来,又应该怎样使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民国史上最强十大特务!

展开全文在当时的民国,他们所处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他们不是一般的执行刺杀、暗杀或者监听工作等的普通情报人员,他们的举动影响历史进程,他们的情报能不能送出去,他们的行动能不能成功,将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民国十大特务头目:戴笠 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陆军中将戴笠原名戴春风(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士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戴季陶等人。戴笠因得到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内的政敌。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1946年,3月17日乘专机由青岛飞往南京时,因南京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不得已转飞上海,但这时上海的天气也不适合飞机降落,只能改飞徐州降落,途中在南京西郊的岱山失事身亡。毛人凤 国防部保密局局长、陆军上将、国民中央委员毛人凤(1898年——1956年12月11日),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字齐五,浙江省江山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恩曾,戴笠并称为四大特务。1955年保密局改组为不再肃谍与保安的情报局,隶属中华民国国防部。毛人凤仍为首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官拜二级上将,基本上已无实权。1956年12月11日任内因心脏病逝世。葬于新北市汐止区昊天岭。赵秉钧 民政部右侍郎、内阁总理、步军统领 赵秉钧(1859—1914),河南汝州人,清末民初政坛上的一代枭雄;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被提拔重用为第三任国务总理。曾拟订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是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创始人。1914年(民国3年)2月27日,赵秉钧在天津的直隶都督署因中风病逝,享年56岁。陆建章 军政执法处处长、北京卫戍总司令、山西督军、陆军上将陆建章(1862—1918),字朗斋,安徽蒙城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历任右翼第三营后队中哨官、督队稽查先锋官、 左翼步一营帮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兵部练兵处军学司副使;三十一年(1905)任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后调任山东曹州镇总兵、广东高州镇总兵、广东北海镇总兵、广东高州镇第七协统领。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右路备补军统领,后改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在任期间,大肆屠杀革命人、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被称为“陆屠伯”。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在天津了陆建章。徐恩曾 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国民中央委员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吴兴人,国民中统局长。1896年生于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家庭。著名的浙江财阀徐新六,是其近亲本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当机电工程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1931年当上中统调查科长,成为中统的实际负责人。总部设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正元实业社三楼上。徐恩曾老谋深算,藏而不露,懂一些心理学。1935年升任处长。1938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任局长。后因参与中印缅边境交通线走私案被免职。1949年1月,做为多年与共产作对的徐恩曾,已感觉到国民政权即将崩溃,他忧心忡忡的哀鸣:“共产一定是不会放过我的,一定要向我算账的。”1949年3月,他与其妻费侠从上海仓惶逃往台湾,开始了他的富商生活,但自然没有政客生活那么风光。1985年死于台湾。郑介民 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陆军一级上将、国民中央委员 郑介民(1897年9月18日——1959年12月1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后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在戴笠飞机失事后,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一生历任中华民族复兴社代理书记,特务处副处长兼华北区区长,参谋本部第二厅少将处长、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军统局局长、保密局局长、国防部常务次长、参谋次长、1954年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中国国民中央委员。1959年12月11日,因心脏病复发在家中去世。郑介民与胞弟郑庭锋和堂弟郑庭笈合称文昌三郑。李克农克公是大名鼎鼎的“红色特工王”,他的去世使得美国中央情报局放假三天,为了庆祝他这个难缠的老对手升入天国。克公的特工历史异常光荣,他是国民中统的初创者之一,“龙潭三杰”挽救了上海的中共中央,他长期担任中共情报战线的最高领导人,他又是指导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李队长”。他就是情报战线上的“周总理”。郭汝瑰郭汝瑰,这位在淮海战役期间担任国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国民中将,在为国民军制订作战计划的同时,心向中共,将国民军作战计划向中共和盘托出。直接导致了国民军在淮海战场的败北,从此长江以北再无战事,他在台湾被誉为“史上最大的共谍”。赵炜赵炜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他被李克农手下大将王石坚发展为秘密特工,卧底于国民军东北保安司令部机密室。赵炜先生是陈诚和杜聿明掌管国民东北军政时期,潜伏在陈诚和杜聿明身边的中共高级卧底,他作为少校作战参谋主管东北国民军司令部的机要室,并负责标识国民军的东北各区的兵力配置。他与李克农手下大将王石坚(中共情报系统高级干部,被国民特务逮捕后,牵连北平、西安等地大批中共情报员)单线联系,是中共中央安插在国民军东北司令部当中的一张王牌,代号093。张炜为国民军制订了东北防御计划,并受命从沈阳飞往北平向亲自汇报。期间,王石坚被捕,导致他在沈阳的电台联络员被捕,孤胆英雄赵炜牢记当年王石坚在北平发展他作为中共情报员的叮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离开潜伏的岗位,不顾自己可能已经暴露的危险,毅然飞回沈阳。到沈阳后,机智的他发现自己已经暴露,又奇迹般地在国民的全城大搜捕中只身逃脱,进入东北解放区。“龙潭三杰”当中的钱壮飞钱壮飞作为中共最早打入国民中统的特工,很快在中统中崭露头角,并且将李克农、胡底等“二杰”引入军统,他是中统班底最初的创建者。他机智勇敢地处理了顾顺章叛变事件,直接挽救了中共中央。他是中共早期隐蔽战线斗争的光辉代表,也是中共史上重要的功臣之一。和周恩来都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钱壮飞,我和中央许多领导人早就不在人世了”。他是中共在国民特务机关中的“红色暗哨”。作者:作者:江河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民国那些事儿(ID:minguonaxieshier)经授权转载

标签: 国民政府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