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5-29 11:44:37
今年4月27日,台湾26岁的文坛新星林奕含在台北家中自杀身亡,留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小说,内容是女主角遭到补习班老师性侵,并强调是真人真事。事后,林奕含父母通过出版社发表声明,表示女儿是因多年前被补习班老师性侵,引发忧郁症,最终发生不幸。曾经担任林奕含补习班国文老师的“陈星“(本名陈国星),被网友怀疑是当年性侵的“补习班名师”,涉诱奸未成年少女。据联合新闻网8月23日报道,台南地检署调查4个月侦结,今天10点举行结案记者会表示对陈国星不予起诉,检方分别从对未满14岁或16岁女子性交、利用权势性交与强制性交致林女羞忿自杀等罪嫌论述,都认定陈星罪嫌不足。“性侵害部分证据不足,且轻生与林奕含的病情有关。”因此全案不起诉。此外,林女家属经检察官多次传唤到庭,询问是否对陈星提出诉讼,林女家属均表明不愿提告。林奕含与案件嫌疑人补习班教师“陈星” 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据了解,由于时隔已久,加上林奕含已经过世,南检除传唤林奕含双亲、陈国星,还传唤了林奕含的闺蜜、同学、高中老师等人厘清案情,并试图从林奕含生前写下的日记、网志中抽丝剥茧,也细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及该小说的前版《初恋》的电子文件。但法界人士认为,网志、日记属传闻证据,更不可能凭小说内容办案。南检调查后发现,林奕含是高二下学期的5、6月才到补习班补习,当时她已满17岁;调阅林奕含与陈星两人的通话纪录,查出陈星是在2009年5月26日第一次用手机联络林奕含,林奕含是同年6月14日第一次联络陈星,同年8月至10月是陈星密切联络林奕含的时期,即使有发生性行为,也未构成对未满14岁、16岁幼女性交罪。利用权势或机会为性交罪部分,检方调查认为,陈星与林奕含的师生关系,最晚在2009年6月补习课程结束后即已结束,从司法实务角度见解,陈星对林奕含的成绩并无评定职权,林奕含可自由决定上课与否,因此难以认定陈星利用权势。检方分析2009年8月间,是陈星与林奕含最有可能发生第一次关系的时间点,当时两人已不是师生关系,又查无其他证据足以认定陈星曾在林奕含补习期间,与她发生关系,且林奕含闺密证说曾在台北见过陈星与林奕含,当时林奕含说陈星是她男友、很喜欢陈星,也没说过被陈星性侵。林奕含几位高中同学也证称林奕含与陈星交往过。检方调阅林奕含病例资料,也未提及遭陈星性侵。此外,检方在细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和《初恋》两本小说时,发现不仅2本作品的主角都叫“房思琪”,而且前版主要情节也是以高中女学生为主角,并描述与某补习班年长已婚的国文老师合意交往,后经父母发现严厉责骂并加以阻止,该女主角因而被迫断离,并服药自杀,其后也送至精神病院治疗,明显与后版的女主角被诱奸情节不同。检方也据此认定,前版应较符合事实。检方更发现,林女早于2008年12月起即有长期偏头痛及忧郁症就医纪录,但当时均未提及遭性侵害一事;第二年10月因父母要求与陈分手,11月更因与父母发生冲突后服药过量,被送急诊并收治精神病房。此次住院病历中,也没有林女被性侵害的相关内容。尽管林奕含的历次心理咨询记录中曾提及“被强迫”及“诱奸”等词语,但记录中也显示林女曾表明,那一段经历就是一场“恋爱”,及“当时很愿意满足对方的欲望,好像是她的责任,同时有一种权力感,可以安慰高高在上的对方”等语。且案件调查至今,均无其他被害者亲自或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向检方告诉或告发陈星涉有妨害性自主罪嫌,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及台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也均未见有其他被害人就陈O星所涉犯行之报案纪录。因此检方强调,针对陈星被控妨害性自主的罪行,除了告发人主观臆测指述外,查无其他客观积极证据可以用以左证,本着于罪疑唯轻、利归被告的无罪推定原则,应认定嫌疑不足。今年5月,陈星曾通过补习班发表5点声明,称自己不是李国华(小说中诱奸女学生的男老师)、更非“狼师”。陈星否认性侵,只承认在“不是师生关系”之下,与林奕含发生婚外情,交往过2个月。对于不起诉的决定,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说对于刑诉有点皮毛知识的人都早就猜到这个结局。“勉强动用司法资源,为的只是平息众怒而已”。不过台南市长赖清德表示:“虽然他(指陈星)躲得过法律的制裁,但逃不了良心的苛责”,甚至还说“如果善恶有报的话,陈星也会得到报应!”
...《昨日当我年少时》台湾旧巷 少年已老 寻梦循迹 人声未杳朱天心、简媜、张晓风……14位台湾作家共写年少时光作者:朱天心 简媜 等 著出版社:重庆出版社【作者简介】朱天心台湾著名作家,1958年生人。台大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并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我记得……》、《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学飞的盟盟》、《古都》、《漫游者》、《二十二岁之前》、《猎人们》等。简媜台湾著名作家,1961生人,台大中文系毕。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国家文艺奖、金鼎奖等。著有《水问》、《私房书》、《下午茶》、《胭脂盆地》、《女儿红》、《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等。【内容简介】本书的主旨是“作家写童年”。朱天心、简媜、张晓风等十四位台湾著名作家合写童年放学后的难忘时光。十四位作家,各自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描写放学后与同伴戏耍的欢乐时光;回忆小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同窗;分享自己才成长经历和心得……十四位作者均为已成名的作家,笔法娴熟,用语老练,回忆自己童年旧事,感怀昔日风光,情真意切,一篇篇文字娓娓道来,使文章充满自然清新的童真童趣,也可从中一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台湾旧日风情。那段烂漫无邪的童年岁月,随着记忆丝绦,娓娓道来那些趣味的爆笑的伤感的动人心弦的成长故事。童趣、童真中,让我们看到了台湾几代人的成长,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也让我们依稀看到了父辈或者我们自己似曾相识的成长片段。【编辑推荐】时光碾过微妙及琐碎,留下一代又一代成长的记忆,隔时隔空,温暖流年这本书,推荐给给18-45岁,喜欢文艺的你阅读这本书,你如同坐在台北的咖啡馆里,约上朱天心、简媜、张晓风、甘耀明、廖玉蕙等知名作家聚在一起聊天,从他们宝贵厚重的人生阅历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态度与角度中,你会丰富和拓展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本书,推荐给45岁以上,韶华不再且开始怀旧的你海峡两岸的文化同根同源,怀旧情怀和童真童趣举世皆同。曾经的闪现在少年面容上熠熠生辉的纯真,隔时隔空,穿越而来,与你在一本书中,温暖相遇。这本书,推荐给12-16岁,正在读书的孩子们14位作家的心灵成长,自省自励和人生感悟,以及他们看似平实简单却蕴藏深厚“内功”的写作手法,无疑会给正在建立三观和学习写作的孩子们带来诸多启发。【媒体评论】大作家写童年,写得那样动人,值得一读——可以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品尝自己的生活,也能发现自己生活的特色。——台湾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书评】少年已老,情怀未杳文/林强少年时有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勇气,有杜甫“裘马轻狂,纵意山水”的畅快,有陆游“红滕手,黄酥酒”的钟情,亦有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惊艳,更有木心笔下从前慢的好时光,后来少年时是张岱“十年繁华,皆成一梦”的感慨,是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悲叹。提到少年时我们总是满怀柔情,生命的肇始有天地初生的新鲜模样,也有隐秘细腻的情怀,一切都仿佛有着金沙金粉笼罩的宁静,使得我们在回望的时候总是带着不可言说的怅惘,因为那些时光都已经没入日子的余晖中去,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莫不如借由文字,再一次渲染铺陈,让昔者少年时重现,聊以自慰,同时也温暖别人。这本《昨日当我年少时》,就让我们随着十四位台湾著名作家的笔,一起重回那段烂漫无邪的童年岁月,抽丝剥茧,重温生命最初的感动。拿到书,是心如素笺的简净,浅灰色为主调的封面低调雅致,老式自行车,公文包式的书包都彰显着怀旧感,群鸟的痕迹廖远空阔,使人想到少年时那蓝得不像话的天空,也让人想去鸟儿们要隐于其中的日落后的群岚,那些老旧的时光似乎就从山的那边张开翅膀,俯下身来轻抚我们的灵魂,伴以金属般清澈的敲击声,仿佛在说“少年已老,情怀未杳”。台湾的文化里保存了许多传统文化中的美好,诸如温、良、恭、俭、让,诸如礼仪孝悌,许多游客去台湾就是为了感受台湾遗留的“民国范儿”,既不过分新鲜,也不过分守旧,一切都刚刚好。这些反映在本书中就是一种冲淡平和、不疾不徐的分寸感。这十四篇散文或回望年少时窃读的时光,或感念苦难生活赋予的人生大义,或于生活的夹缝中找寻小小的欢喜,或追忆懵懂的爱情友情,都文字熨贴,有微微泛黄又缓缓流动的画面感,丝丝入扣,带你入境。写作是作者在打捞那段流光溢彩的岁月中的记忆碎片,而阅读则是读者隔着流年重温似曾相识的片段的过程,恰似一壶陈酿,暖喉入心。本书所选的文章都与放学后的时光有关,那是一段“三不管“的时光,刚脱离学校的束缚,家长的控制又未及的时光,少年们得以放飞自我。那段时光如何度过会影响一生,试问那些问题少年哪个不是在放后拉帮结派,任意胡为的?如果他们以少年的郑重其事处之,将又是另一番境界。他们认真去欣赏一朵花的开谢,一只蚂蚁的奔忙,是在体会生命的轮回与庸常;他们追逐嬉戏,或沉醉读书,是在认识这个鲜活真实的世界;他们独看萤火虫组成的流动的星河,或与家人说着不着边际的故事共赏夕照,将培养影响一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这样看来那段时光于我们成为有趣的灵魂是多么重要。我们确实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等这只小小的蜗牛缓缓行,任她为路上的风景驻足,任他去体会小小的华丽的冒险,让他学会用脚步去丈量春夏秋冬,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里寻诗,然后等这只小小小小的蜗牛轻轻按响门铃,带着路上的星辰和阳光,和一颗安静丰盈的心。学会用一颗纤巧敏锐的心去观察别人早已习焉不察的人或物,是让人生永远有趣的秘诀。本书所选的作家文字各有特色,简媜的文字亲切畅达,日常琐屑中有微言大义,亦有谆谆期盼;张晓风的文章真实生动,满满的是少年时小小欲望满足的欣喜,冰红茶的杯子竟然浅碧透明,在阳光下恍若梦境;朱天心文笔绚烂,写尽了童年时各种幽微难言又敝帚自珍的快乐;许荣哲则用俭省的文字为我们讲了一个人的不幸与传奇;徐国能娓娓道来台风假时逸出生活常轨的快乐,吴晟在温馨的回忆中了对现代人远离自然的深沉忧虑…每一个人的少年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的箭矢一旦射出,那些岁月就再无回头路,以后的生活中失落有时,狂喜有时,大悲大恸亦有时,惟有少年时那段岁月永远鲜活有趣,情味盎然,无论何时回望都在。少年已老,情怀未杳。
...期刊>社会科学Ⅰ辑当代台湾第一才女 二十岁荣获台湾时报文学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当家主播 朱国珍 台湾知名作家张先鹏 访问朱国珍当天,她着桃红色轻便装,气质甜美亲和,像个初入社会的新鲜人,很难想象,在上世纪90年代每天深夜12点,全台湾有100万人守候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她主播的台湾"中华电视公司"(简称华视)的夜间新闻。而此刻,她依旧光鲜亮丽。初入华视尽显才华刚刚成为大学新人的夏天,朱国珍走在热闹的台北市东区,被星探 [关键词]: 中华电视公司;台湾时报;台北市;文学奖;九十年代;小说家 [文献类型]: 期刊 [文献出处]: 《台声2017年10期》 [格式]:PDF原版; 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文章PDF下载(1604K)相似文献期刊 | 当代台湾第一才女 二十岁荣获台湾时报文学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当家主播 朱国珍 台湾知名作家期刊 | 非遗视阈下《当家主母》中的缂丝文化研究论文 | 从意象到词语—“九十年代诗歌”言说方式的转变论文 | 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会议 | 九十年代文学观察丛书报纸 | 我省5年搬迁248家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手机知网-极简版-触屏版-搜索-客服2022 App内打开
近日,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身亡,其父母声称女儿因多年前遭补习“名师”性侵,引发忧郁症最终导致不幸发生。本案有了新的进展。高雄市议员萧永达2日召开记者会,公开“狼师”的个人资料,这位陈姓男子自称“补习界马英九”。此外,网传这名嫌犯的课程已经全部被停,并或将前往大陆教书。台湾警察表示,已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 林奕含日前自杀身亡,其父母称她由于9年前遭名师性侵而引发抑郁最终导致不幸发生 补习界的“一群狼师” 女作家自杀事件引起了岛内媒体以及网民的广泛讨论。事发后,网上有人怀疑,这位补习老师就是某补习教育机构的名师陈某,而其在事发后一直请假。 中时电子报随后报道称,该名师姓陈,今年约63岁,台大中文系夜间部毕业后,曾于高中任教,后投身补教业二十余年,在全台各地开班授课,是年收入破千万的名师。他平时喜欢收藏古董,更喜欢清朝龙袍,甚至有穿龙袍睡觉的怪癖。陈男自称“补教界的马英九”,长相浓眉大眼的他,看起来温文儒雅。据称,陈男有一妻一女。妻子从事艺术设计,女儿是模特。 正在外界纷纷对名师身份进行猜测之时,萧永达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造成女作家之死之人为台湾补习名师,并自称是“补教界的马英九”的陈星(本名陈国星)。此外,补习界还有一群“狼师”,行为比这名补教名师更恶劣。 陈星在补习界颇有名气 萧永达还透露,这位名师“政商界”的关系良好,其持有股份的连锁补习班近年来获得超3亿新台币的政府印刷标案,有倚仗“后台很硬”为所欲为的嫌疑。 他称,因涉及年龄等法律问题,该名师或许没有法律、行政责任,但应该负起社会责任,出面向父母、受害者及社会道歉,退出补习界,也呼吁政府应提高补习班的管理标准。 林奕含生前照片 据东森新闻云报道,他强调,经求证确认,该名师与其他包括数学、英文等学科的老师,一起在台中、台南与高雄开设连锁补习班,后因内部斗争,分别改名为不同的补习班继续经营。这位元老级的陈老师也曾在事件发生后更改一个艺名、以全新招牌再度任教,并在全台各大补习班授课,又创下职业生涯的高峰。 萧永达还强调这“不是一匹狼,不是一个个案,这是一群狼”,而自己和教育圈有渊源,不能坐视“补习班沦为名师的生财工具与性爱乐园”而不管。 不过,他未透露这一消息的来源,仅强调愿拿自己政治生命作赌注,对于有关指控愿负所有刑事与民事法律责任,而该指控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高雄市议员萧永达 网传涉事名师赴大陆 据中时电子报报道,陈姓男子任职的补习机构相关人士3日指出,上周已向陈某追问此事,并协议解约。 陈某在上周五辞职的高雄这一家补习班,已教了3、4年。该补习机构说:“我们不想再聘他,他也不想教了”,“除非还其清白,补习班不会再聘他”。 上周五网络传出陈某可能与林奕含自杀有关,补习班主管便追问陈某,“外面说得沸沸扬扬是怎么回事?”陈某当时回说:“人(林奕含)都死了,多说无益。” 有匿名学生指出,该老师上周曾向学生透露,将请假前往大陆。有学生曾询问老师是否为网络传言的“补习班名师”,该老师未给予正面回复,仅称“网络世界的可怕”。 台湾联合报也证实了这一消息称,该名师日前以赴中国大陆进修名义向补习班请假,各路记者无法联络上他。 各界表态 知名女作家生前疑似遭补习名师诱奸,包含网友、议员、立委等都加入“办案”行列,民进“立委”林俊宪昨日(3日)直接公布陈姓男子本名陈国星,并指控他学术造假,根本不是自称的台湾中山大学硕士生,呼吁学生发动“还我学费运动”。 此外,他还称,由该补习名师担任负责人的“日创设文化事业公司”,承揽“卫福部委”3000万的宣传项目,质疑“内情不单纯”,“卫福部”包庇狼师,要求媒体禁声不能报道。除此之外,该社多年承包政府的印刷标案超过3亿元新台币,几乎每投必中,质疑他买通评委,要求廉政署立案调查。 民进“立委”林俊宪 对此,“卫福部部长”陈时中声明,对外强调“绝对谴责加害人”、不公开被害者信息是依据“性侵防治法”,其目的是“保护被害者”、此外,加害者要靠检方调查。 据联合新闻网报道,在很多岛内家长看来,台当局对补习班的管理太松散、太软弱。台湾家长教育联盟理事长谢国清表示,台“教育部”应提供“狼师”名册,做好联防工作。一般学校有数据库,一旦被认定为“狼师”,就会被登录到数据库,学校遴选老师时,就可以上数据库看数据,但补习班没有这个机制。谢国清表示,补习班的数量比学校还多,“教育部”等监管部门应该增配人力,让管理更实质化。 台“教育部”表示,依据“补习进修教育法”第9条,从事补教业的老师,必须先到“内政部”申请刑事纪录证明书(俗称“良民证”);担任补教老师前,也须先经各县市教育局查核,并提供真实姓名。 若补习老师有性侵害、性骚扰或虐待儿童行为,情节严重且经有关机关查证属实,可予以解聘或解雇。地方政府若发现补习班发生类似事件,也可依情节轻重要求限期改善、停止招生等,最重者可撤销立案。 事实上,补习行业很多老师使用假名授课,3日,台湾多名“立委”提案“修法”,推动补习实名制,设立针对老师的通报系统,杜绝“狼师”以及补习老师化名教学生的情况。 “狼师何时了”台湾《中国时报》3日刊登评论文章称,法令都已具备,为何还是有处理不完的“狼师”?这是校园结构性问题。若大家看不见受害学生的处境、若大家维护“狼师”权益甚于受害学生、若大家视性侵性骚扰为微罪、若大家只会谴责没有说“不”的学生,那“狼师”们仍将横行,逍遥法外。 台警方:已展开调查 据东森新闻云报道,台南市警局4日证实,因萧永达公开点名陈星,有明确指控,因此在台南市警局长黄宗仁指示下,成立项目小组,由刑警大队主导追查,妇幼队等专业警力从旁协助,希望能理清还原案情。 因本案据传发生在10年前,台南市警方调查并未发现有报案记录,判断当年应未报案,警方为理清案情,虽已经派遣人员欲接触死者父母,但都未有所获,使得案情难以取得进一步进展。 警方指出,在相关案情不明下,目前只能通过近来相关报道、网络信息及查访所得,尽量搜集相关资料,但本案时日已久,如家属不能提供确实事证还原真相,侦办起来困难重重,但是警方不会轻言放弃,会全力以赴,也希望各界能提供线索供警方调查。
...天津广播澎湃新闻获悉,3月28日凌晨1时,《巨流河》作者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1924年2月19日,齐邦媛生于辽宁铁岭,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到台湾,196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迄今。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贡献。历时四年,齐邦媛在其80岁时写作完成《巨流河》,其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是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一代铮铮铁汉们在侵略者炮火下头可抛、血可洒的气概与尊严;一是从自己诞生、童年写起,战火中逃离至重庆,八年间受南开中学与武汉大学教育,受业于名师,得文学启蒙,大学毕业后落脚台湾展开学术事业,成为台湾文学推手。80岁高龄时,台湾作家齐邦媛决定,沿着记忆之河逆流而上,回到那个叫“巨流河”的出发地。5年伏案,一字一句,她写成25万字的《巨流河》,其中一半是抗战流亡的家国悲歌,一半是来台垦拓的踏实脚印。 “时间深邃难测,用有限的文字去描绘时间真貌,简直是悲壮之举。”正是她晚年的“悲壮之举”,为两岸留下一部“至情至性的家族记忆史”。《巨流河》自2009年起陆续在两岸出版后,销售达数十万册。被这部巨作感动的读者如今仍在飞速增长,“永远的齐老师”也成为他们心头的牵挂。谈到写《巨流河》的初衷,齐邦媛说:“下笔时完全没有想到会在大陆出版,主要是为了写给身边的台湾学生、朋友看,因为他们多数不了解这段历史。台湾像我这样的老人已经没几个了,所以我必须要说出来。” 1930年,“九一八事件”前夕,齐邦媛离开东北来到南京;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前20天,她随东北中山中学师生经芜湖到汉口;1938年春,坐车加走路流亡到湖南长沙、广西桂林、贵州怀远,再进四川,最后在年底到达重庆,入读南开中学。▲齐邦媛在武汉大学期间 “这条路是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我终生难忘。”她说着就用笔在纸上画出一条线路来,标出一个个重要的城市,心里分明有一张清晰的中国地图,心里分明已经无数次重走这条逃亡路。 在她看来,台湾读者就是用老兵的视角在读《巨流河》,因为台湾大概有近一半的人和老兵有关,很多人是老兵后代。“我和老兵一样,在历史的大潮中,左一次冲刷,右一次冲刷,最后来到台湾。”她说,台湾读者看完的反应是,来台前原来你们经历了这么多苦难。 《巨流河》的前半部分故事涵盖从“九一八事件”开始的整个抗战史,虽然必须要面对大历史,但齐邦媛始终坚持从个人经历出发处理历史题材,从一个战乱中的小女子视角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做,很少在书中发表宏观的评论。 “处理这段历史,我就从自己的视角一条道走下来,就像当年流亡的东北学生一步一步走完那段流亡路一样。和官方正史相比,我写的是民间史、个人史和家族史,里面有人有情,所以更能打动人,有更多的细节真实。”齐邦媛说,她的抗战流亡之路,也是大家的流亡之路,所以个人的记载也必然有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人为书中她和张大飞的感情故事流泪叹息,她只是淡然地说,这样的故事在抗战时期其实是很多的。“张大飞的同班同学后来写信给我,说当年入学有100多人,后来只剩下几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死于空战。牺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把张大飞的故事写下来,是齐邦媛纪念他和他们的唯一方式。“我只想用一个庶民的眼光,一个弱女子的眼光,去记录那段大历史,只想把评论留给读者,留给未来。”▲齐邦媛(后排右一)全家福编辑 | 陈彤综合 | 新华社 澎湃新闻等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天津广播向上滑动看下一个原标题:《逝者 | 《巨流河》作者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阅读原文
...来源:@周知惟关于解决台湾问题,著名作家王朔有个思路值得参考。他曾说台湾不用打就能解放,可以先宣布台湾海峡为战区,接着宣布台湾上空禁飞,实施全面封锁,一旦有飞机起飞就予以击落,如此一来,台湾的香蕉等农产品只能烂在地里,台湾方面必然会着急。回顾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为阻止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对古巴实施了海上封锁。美国派遣大量军舰在古巴周边海域设置警戒线,对过往船只逐一检查,严禁任何可能携带进攻性武器的船只进入古巴。由于这一封锁,古巴的物资供应和对外贸易遭受重创,美苏关系也急剧紧张,最终苏联撤出导弹,危机才得以化解。王朔提出对台湾进行经济封锁的策略,与美国封锁古巴有相似之处,都是试图通过限制对方对外联系来达成目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对台湾实施经济封锁,确实能够对 “” 势力形成打击,使其感受到压力。然而,台湾民众同样是我们的同胞,所以也必须考虑到这一举措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应当尽可能将对台湾民众生活的冲击降至最低,以最小代价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倘若对台湾进行封锁,可能会引发各种更为复杂的问题。但中国的综合实力日益强大,可灵活运用的手段也很多。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一定得保证台湾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向台湾民众展现大陆的善意与担当,始终秉持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意愿。不过,倘若外部势力企图干涉、蓄意捣乱,我们也绝不放弃使用武力,把台湾稳稳地拉回祖国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