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旅文学代表作家

更新时间: 2025-05-24 12:45:50

站內所有关于军旅文学代表作家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军旅文学代表作家有关的所有知识

1990年代以来军旅女作家长篇小说的英雄叙事-手机知网

  回溯新中国前“十七年”军旅文学的发展,女性军旅作家的创作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显然不占优势,幸运的是新时期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一批女作家厚积薄发,在创作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这些女作家用自己的声音打破了往常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军旅文坛,弥补了军旅文学少有女性视角的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和多元化时代语境大潮下,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视角切入军旅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和浓郁的感情色彩书写了自己心目中的真英雄形象。 本论文共分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探讨英雄叙事的主要内容,即军旅女作家写了哪几种类型的英雄。本章分三个小节,分别是透视英雄的深层人性内涵、回归生活本位的日常化叙事、淡化主观情感的客观化叙事。通过对本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她们笔下的英雄与“十七年”的“高大全”英雄形象相比,多了一些缺点,与同时期男作家笔下有性格缺点的英雄相比,她们又深入到英雄人物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人格等人性深层。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中,她们侧重描写军人的琐碎生活,塑造了面对职业、情感和现实的种种矛盾的新时代英雄。同时,她们还以客观化的叙事精心塑造了在战火年代心灵和肉体双重受难的“巾帼”英雄,这在以前以男性为主导的军旅文学创作群中是鲜有的。 第二章分析英雄叙事的方式及审美特征。本章分三小节,分别是个人化写作、温情与悲悯和细腻与柔美的审美风格。不同于以往男性在宏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中塑造英雄,这些女作家从微观的、个人化的视点切入,涉及军人的工作、情感、尊严和矛盾等等,描述了军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具体可感的生命过程。而且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柔性情怀,无论是描写残酷战争中的革命者还是书写和平时期情感受挫的军人,她们从不将事情推向绝望的境地,而是给人一种温暖之感。同时,我们还可窥见她们温情叙事背后流露出的一种悲悯情怀,尤其是关于军人亲情和寻找真爱的描写。另外女作家们以其细腻、敏感的特质,不仅描写战争状态下的人情和人性,而且热衷于探讨军人的情感和婚姻,注重挖掘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她们以清新的文字和丰富的感情,使小说呈现一种温婉动人、细腻柔美的美学风格。 第三章主要分析军旅女作家英雄叙事的文化语境。本章有三个小节,分别是宽松的政治语境、审美的世俗化追求和女性意识的觉醒。1990年代的中国处于社会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期,文学逐渐被商业化、娱乐化和边缘化,多元意识形态并存,使得作家们在宽松的文化语境中可以自由塑造她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人们的审美也渐渐世俗化,于是女作家们笔下的人物出现了祛英雄化、祛神化的倾向。同时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催生了英雄形象塑造的真实性。虽然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男权文化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和权益,知识女性也拿起笔杆子表达追求男女平等的意愿。军旅文学前十七年鲜有女性意识觉醒的形象,于是1990年代以来的的军旅女作家以觉醒的姿态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不仅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军旅文学中发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而且塑造了一系列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为革命奉献了青春、经历太多身体和灵魂磨难的“巾帼”英雄。 最后总结本论文观点,站在文学史的高度对1990年代以来军旅女作家的英雄叙事作出客观评价,并从整体上把握军旅女作家创作队伍在整个军旅文学创作中的现状,力争对军旅文学批评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相关标签:
军旅燃情小说阅读 军旅言情完结小说弹痕无声 军旅言情小说 军旅言情小说双军人 军旅言情小说女主是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