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打开广阔天地(孙佳山)
对于现实题材的把握、演绎和诠释,在相当长的周期内,被认为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纯文学的固有专属。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媒介迭代效应的不断外溢,网络文学在我国文艺创作中的角色和作用愈发凸显,特别是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网络文学已经完成了从异军突起到引领创作方向的结构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曾几何时,宫斗、玄幻、言情、悬疑等特定题材和类型占据了网络文学的主流,直到2009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以阿耐的《大江东去》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为代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开始了由支流向主流迈进的征程。近年来,《无证之罪》《大江大河》《隐秘的角落》《少年的你》等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精品佳作相继涌现,收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相关题材和类型也进一步细分和沉淀,《浮沉》《欢乐颂》《都挺好》等都市情感题材和《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阳光之下》等涉案题材,已经成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稳定输出。不仅如此,《少年的你》等作品,为解决困扰网络文学多年的“甜宠风”“总裁风”等痼疾做出了有效努力,并且为完善影视作品的题材、类型做出了非常具有行业价值的探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生态格局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既有《我不是村官》《樱花依旧开》《传国功匠》《朝阳警事》《特别的归乡者》《你好消防员》《极道六十秒》《我的祖国我的生活》《大山里的青春》等展现中国共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故事,也有《大国重工》《重卡雄风》《浩荡》《复兴之路》《春雷1979》《铁骨铮铮》等聚焦产业工人托举起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科技工作者积极攻克“卡脖子”难题等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自信自立自强和志气骨气底气。其中,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联合推介的25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获得2021年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大国重工》,在对穿越类型进行现实题材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展现改革开放初期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彰显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可以与社会主义工业文学传统有机融合的巨大表意空间,这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大硕果。而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他从暖风来》,将视角投向了远在非洲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和“一带一路”建设。这鲜活地昭示着网络文学触觉敏锐、形式灵活等媒介优势。无疑,与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相比,纯文学虽然在小说技巧等方面更胜一筹,但在思想性、文化表达等层面,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却蕴涵着诸多潜能,并触达更为广泛的人群、圈层和地域。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优异表现,正助推我国网络文学进一步实现主流化、精品化。中国作协2020年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单中的10部网络小说,有《情暖三坊七巷》《大国战隼》《长乐里:盛世如我愿》《北斗星辰》等多达7部现实题材作品。2020年入选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也有《大国重工》《朝阳警事》《相声大师》《大医凌然》《手术直播间》《美食供应商》等14部现实题材。当下,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在打开新的广阔天地,这既是其自身在题材和类型上的不断拓展,也是作为通俗类型文艺的网络文学,正在打开纯文学尚没有完全触及的文艺经纬。除了影视领域之外,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还为现实题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其他艺术门类储备了充足的文化势能,产生了产业链条意义上的IP联动效应。在此基础上,极具跨媒介、融媒介等“高维”媒介优势的中国故事,既拓展、丰富了我国文化艺术的版图和生态,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发展,提供了不同于发达国家路径的文化参照。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中国经验,正在脚踏实地迈出国际化的步伐。(作者:孙佳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出圈”的国风正在完成沉淀和筛选(孙佳山) 人口结构、明星制度视野下的“饭圈”问题——历史性挑战及其影响(孙佳山)

成绩亮眼!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383亿元|网络文学
市场营收规模达383亿元,同比增长20.52%;IP改编量为7.2674万部;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43.5亿元,同比增长7.06%……7月12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等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中的一组组数字,展示出过去一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取得的亮眼成绩。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业态模式持续创新,IP开发更为多元。“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持续深耕现实题材作品,IP多样转化成效显著。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将通过强有力的全IP产业链生态,助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体系建设。”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表示。文学创作主流化 发布年度网络文学优秀作品推优结果,《飞流之上》《洛九针》《洞庭茶师》等10部作品入选年度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名单;举行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国家版本馆仪式,《草根石布衣》《故巷暖阳》《材料帝国》等81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榜上有名。大会开幕式上,主办方发布的两个榜单,吸引业界关注。 多年来,我国致力于引导网络文学精品创作。如2023年,中央宣传部和中国作家协会等发布“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2年度)”“2023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年展”等网络文学榜单。在平台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类型更趋成熟,精品意识持续增强,呈现与传统文学融合的新趋势,涌现出众多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3786.46万部,同比增长9.47%,题材排名前三的依然是古言现言、都市职场和玄幻奇幻。广告收入占比超过了订阅收入占比,成为网络文学市场营收的主要力量。 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著名网络文学作家何常在创作了《命师》《官神》《官运》等多部网络小说,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为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网络文学不仅传承传统文化,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只有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网络文学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创作者才能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他表示。 “要推动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要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文学发展,创造文学发展新形态。”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何弘表示。作品开发多样化 在作品创作精品化的基础上,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IP转化呈现多头并进的局面。报告显示,微短剧呈爆发式增长,发展迅猛,网络文学给以“爽点”为主要内容的微短剧提供了重要的改编资源,微短剧则成为释放网络文学IP价值的新方向。同时,网络文学持续深耕文学改编等多种产业转化路径,如《狂飙》《繁花》《长相思》等影视剧收获高收视率,影视转化的效应得到持续释放。 网络文学的版权开发备受业界关注。此次大会不仅在开幕式上发布年度优秀IP转化作品榜单,还特设洽谈推介会,网络文学企业、影视公司、网络视听企业、知名网络文学作家代表齐聚一堂,进行作品推介与版权开发洽谈。活动现场,现实题材作品《最闪耀的告别》签署影视开发合作协议,《请吃饭的山大王》签署短剧项目合作协议,《我有一剑》签署动漫项目合作协议。此外,《金牌学徒》《只手摘星斗》《问稻》等优秀作品也进行了推介,推动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转化与传播。 短视频、社交应用正在推动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向多元视听领域转化,从而形成更长的数字内容产业链生态和更复杂的多模态内容传播体系。对此,报告认为,在类型佳作层出不穷的发展状态下,网络文学行业更应该注重核心IP资源的聚集、培育和全产业链实践,以网络文学为基,围绕有声、出版、动漫、影视、游戏、文旅和线下消费构建全新产业链生态。版权输出全业态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输出成就突出,呈现全业态IP输出的发展态势。报告显示,2023年,包含中国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在内,“出海”作品总量约为69.58万部(种),同比增长29.02%;翻译语种达20多种,涉及东南亚、北美、欧洲和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超越了北美地区,成为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首要目的地。 “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继续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许多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不仅在内容上保持原汁原味,还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背景的传递,增强了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通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耀明表示。他同时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在精品优质内容产出、文化壁垒破除、专业制度体系建设和多模态转化等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海外的版权保护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今年5月,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在国内热播的同时还将版权输出至美洲、欧洲等地。这是如今网络文学版权输出的一种模式。随着网络文学在国内的IP化,网络文学以包含影视、动漫、游戏等在内的多种形态融合“出海”,多元内容形态的影响力叠加放大。“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之路从初期的版权输出逐步深化至文本输出,再到如今IP多元化传播及产业化输出的全面拓展,在不断蜕变与进化中稳健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陈定家表示,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造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而从早期的作品自发传播到如今的版权自主“出海”,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外传播体系。 植根文化沃土,中国网络文学正在加速“出海”,讲好中国故事。(本报记者 窦新颖)(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383亿元——文学创作出新 版权开发出彩)(编辑:邵京京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article_adlist-->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有战疫直击也有行业面貌,网络文学现实主义书写向上向善
5月1日,第四届全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在线揭晓,聚焦中国工业发展史的《何日请长缨》获特等奖,描摹金融资本行业发展的《投行之路》获一等奖,根据疫情期间真实事件改编的《国家战疫》、聚焦医护工作者的《生活挺甜》获特别奖。业内认为:反映现实生活、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现实题材佳作频出,网络文学多元化、精品化、主流化的进程正全力加速中。数据显示,本届大赛参赛作品超14800部,同比增长25.4%,参与作者超13700名,同比增长33%,历届参赛作品累计超四万部,评选出42部弘扬正能量、书写新时代精神的优秀获奖作品,影响力持续发酵。大赛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阅文集团旗下多家原创文学网站联合主办。有业内人士指出,五年来现实题材创作爆发式增长,反映的是网络文学发展背后的战略转型。来自各行各业作者的踊跃参与,贡献了一批紧贴现实生活、题材多元的佳作,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明德扬善,滋养人心,不仅记录人民生活、时代风貌,更是突破题材的框架,体现时代内涵和中国精神。聚焦书写时代面貌,行业题材持续升温《何日请长缨》作者齐橙,曾以《大国重工》摘得第二届特等奖,如今再度问鼎,他延续了对工业故事的关注和热情,小说聚焦机械行业大型国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历经的改革历程,文字细腻生动,人物群像鲜活灵动,真实还原了火热年代的历史细节和文化氛围。“改革开放的实践,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亲历者,我愿意用手中的键盘去书写这段恢弘历史,讴歌那些筚路蓝缕的无名英雄。”齐橙由衷感慨:我今天所获得的荣誉,属于这些平凡的开拓者。随着历届现实题材征文大赛的举办,现实题材在网络文学中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幻想题材不再一家独大,都市、军事、体育等比例日益提升。现实题材写作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原有的网络文学创作手法,从以往的练功升级、江湖争霸,向生活化、趣味化、轻松化、专业化转变。不仅都市题材逐渐向现实职业、家庭生活转变,玄幻仙侠题材的创作也更认同世界构架合理、社会描写逻辑缜密的作品,历史、科幻等题材创作更加专业化,细节愈发考究。本届获奖作品中,大多着眼于各行各业普通人,描绘出真实细腻的社会画卷。比如获特别奖的作品《国家战疫》中,编剧、传记作家李开云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真实新闻事件改编,以下岗工人捐献口罩为线索展现了普通人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贡献。此外,既有谱写祖国建设成就的《情满沂蒙》《中国石油人》《大国航空》等,也有描写一线从业者精神面貌的《消防英雄》《女机长》等,还有关注社会民生、以小见大的《都值得》,聚焦弱势群体的《向癌挣命》《玉堂留故》等作品。当行业资源可以反哺写作,网络文学的面貌也丰富多元起来。开放的网文创作平台吸纳各行各业一线从业者,更能清晰洞察行业细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下一些职业剧被诟病的“漂浮感”。本届大赛吸引了众多新生作者,超89%作家是兼职写作,本职涵盖了大学教授、国企骨干、扶贫干部、警察、现役军人、科研人员等。更多本行业作家,以行业职工生活作为题材创作,提升了作品专业度,如特等奖作品《何日请长缨》作者齐橙是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副教授、描述警校生活的《当青春遇上藏青蓝》作者“晓泉叮咚”是现役军人、《中国铁路人》作者恒传录当过25年铁路一线工作者、曾在上海市政府任职多年的退休老干部乃越书写《苏河湾的石库门》……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作家,用饱含真情实感的文字直抵内心,追更的读者跨越了时空隔阂,体验了不同时空下的百态人生。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助推下,网络文学平台纷纷向现实题材发力。阅文集团在作家培训班等平台培育体系和延续性征文比赛双重加持下,多年来从内容源头上引导现实题材创作,逐步成为影视行业中颇具规模的现实主义IP内容储备库。优秀IP持续发酵,网文“破圈”新玩法除了扎实内容本身,对优质现实题材作品的深度运营和IP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如何拓展版权授权、联合投资、自主制作等形式,覆盖影漫游等丰富品类,进一步推动IP全产业链开发?以往传统的网文IP粉丝积累和内容破圈,主要靠粉丝自发聚集,以故事内容和角色人设为核心进行衍生,有些粉丝会尝试用现有的影视素材剪辑成小视频。以特别奖作品、阅文高人气作家徐婠创作的《生活挺甜》为例,目前影视版权已售出,改编开发提上日程,但先以短视频形式破圈,走向大众视野,进入IP改编阶段。在影视化成片问世之前,《生活挺甜》先基于小说内容邀请影视演员直接拍摄成9分钟视频,加速IP走向大众的进程,也能让IP改编行业下游企业对于故事影像化效果有更精准的判断,作为购买、参投、选角和制作的重要参考。徐婠曾凭《规培医生》获二等奖,本身就是医生家属的她,对医疗行业和医生家庭的认识更加深刻,如一线城市80后夫妻的中年危机,医生+教师的夫妻组合,让作品极具话题度和关注度。“我是苏庆春,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昼夜颠倒的医生,不太称职的丈夫,不怎么及格的父亲,不那么懂事的儿子。”几句独白凸显出角色的人物困境,这位男医生被戏称为“万红丛中一点绿”,常年“周旋”在女人堆里,忙完工作后匆忙赶往女儿的家长会却依然迟到,还被班主任和同学家长追着咨询妇科问题;工作时为孕妇接生,饭也顾不上吃,食堂关了门,只好拿小护士送来的葡萄糖充饥……真实心酸的细节展现出中年医护群体兼顾家庭与事业的担当,剧情短片在微博、哔哩哔哩上线后点击量不俗。“不到10分钟的篇幅根本不够看!”短片上线后,许多网友纷纷评论:“挺希望《生活挺甜》就用这个男演员来演”“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更多作品实现了线下实体出版与IP改编探索的多领域发展。往届获奖作品《逆流纯真年代》影视改编已签约,往届参赛作品《造车》《二胎囧爸》《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十年扶贫笔记》《初心——扶贫者》等持续得到多家影视公司关注。《复兴之路》《大国重工》《朝阳警事》《明月度关山》等十几部作品相继签约实体出版,《大国重工》《韩警官》《相声大师》《朝阳警事》等已正式签约影视改编。其中,《朝阳警事》同名电视剧由影视方与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共同合作,目前已进入拍摄阶段。图片:主办方提供编辑:许旸责任编辑:李婷*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资讯
三部网文作品为何能入选“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7部入选2021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出版工程”)作品名单,其中,阅文平台的《故巷暖阳》《投行之路》和阅文集团旗下qq阅......